渝北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 让乡愁有“乡”可寻

时间:2021-09-17 14:41:16 来源 : 重庆日报 作者 : 贺娜 郑和顺

杨家槽项目院落整治成效图

杨家槽项目新标识摄/李显彦

绿水青山中的家园洋溢着乡愁摄/李显彦

“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是新时代村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方法,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新时代村镇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渝北区住建委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洛碛镇杨家槽等传统村落为载体,扎实推进住建部关于设计师下乡村庄设计典型案例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相结合,精心修缮、适度改造、修旧如旧,增强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脉,让乡愁有“乡”可寻——

设计下乡

保护“原生态”传承“精气神”

古树、古井,小青瓦、白瓦头,木护墙、穿斗房,阡陌纵横、稻田绿油油……位于洛碛镇大天池村的杨家槽,是重庆市首批传统村落之一,这里的房屋大多修建于清末,保持了传统巴渝民居的特点,许多古迹虽显残旧,却很有韵味。

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委托重庆承担的全国两处之一的“设计下乡”村庄设计典型案例试点,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还是全市首个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项目。

为此,渝北区住建委与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团队和相关专家建立对口合作机制,签订“设计下乡”服务协议,遵循功能优先、造景并重,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原则开展“设计下乡”。一年来,累计开展“设计下乡”驻村服务活动累计150余次。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保护‘原生态’,留住乡愁记忆、传统乡村文脉。”负责杨家槽项目设计工作的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设计下乡”工作主要是围绕“原态保护”主轴线,充分挖掘田园农耕文化、传统民居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进行风貌设计和技术指导。

“环境设计得漂亮!老房翻新、修新如旧,很有感觉。”村民高德荣看到设计方案高兴地说。

整治提升

修复“筋骨肉”种下“摇钱树”

雨后新晴,艳阳高照,在杨家槽上湾,工匠们趁着天气晴好正在进行传统民居修缮工作。

去年10月,项目正式开工,在对原有古树、古迹、古房、古井等进行保护修缮技术上,重点实施9个项目,修复“筋骨肉”,新增“管网路”,包括改建乡村文创中心、数字博物馆、民宿示范区,新设污水管网、消防设施、路灯,新建公共厕所、道路及停车场等,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短板,使历史积淀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乡村美好家园,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样板。

“我们把该项目纳入区住建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加强协调,全力推动,通过‘微改造’带动‘大提升’,既改善‘面子’,更做好‘里子’,让全体村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渝北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传统民居修缮改造32户,消防管网建设完成90%,道路建设完成1700米,修复古井3口、古渠800米,植绿补绿约2700平方米……完成投资19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65%。

在“设计下乡”和“共同缔造”活动的推动下,杨家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废弃的旱厕和猪圈被改造成为乡村客厅;浑浊的池塘被翻新,边上还修了休闲亭;村民的房前屋后种上了桃树、木村菊等,成为花园庭院;太阳能路灯、石板路、通讯基站建设,让村民出行和对外交流更加方便。

“房子‘颜值’提升了,村子‘气质’变美了,为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打造民宿奠定了基础。”大天池村党总支书记左其政说,传统村落保护改造好了,就是当地老百姓种下的“摇钱树”。

共同缔造

留住“原住民”引来“外来客”

“以前,房屋破败,环境脏乱,垃圾到处扔,鸡鸭到处跑,几乎没块干净的地方。”杨家槽“原住民”杨礼忠说,自从启动了“共同缔造”项目,村子一天比一天变得漂亮,很多在城里上班的回来更频繁了,还带些城里人来耍。

去年10月起,作为全村5个村民代表监工之一的杨礼忠每天都要在村里转转,看看工程推进情况。

为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参与,渝北区住建委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原则,邀请村民代表监工,确保村民熟知并参与村庄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引入“EPC”总包模式,采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实施,边设计、边施工、边完善,让设计下乡团队常驻项目现场,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保证了工程项目质量和整治效果。与此同时,渝北区住建委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杨家槽项目建设全过程,强化纪律、廉洁责任落实,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强化计量支付监督,确保把杨家槽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

渝北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完工后,将深入挖掘利用田园农耕文化和传统民居特色,将绿水青山转换成发展资源,以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乡愁,吸引资本与人才的返乡回流,成为渝北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之一,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保护中涅槃,在传承中发展,一幢幢古朴“崭新”的房子,一条条就地取材的碎石路,让杨家槽有故事、有乡愁——正如风光摄影师许老师所言:“等这里建成开放后,我会邀上三五朋友来住上一晚,大家围坐在庭院,细品这乡间清风、山间明月,感受这难忘乡愁。”

(贺娜 郑和顺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北区住建委提供)